5月19日周五盘后,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时间为2023年5月19日-6月18日。此次文件不同于之前在发电侧、电网侧出台政策,而侧重在电力需求侧,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需求侧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为,到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5%或以上。到2030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可调节资源共享互济。
根据政策,参与对象包括新型储能、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空调负荷等需求侧资源,以负荷聚合商或虚拟电厂等形式参与需求响应;政策也支持地方电网、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开展需求响应。收益方式为峰谷价差方式、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方式。
从近期电力一系列政策来看,政策重心持续往需求侧倾斜:
5月11日,华北能源监管局召开了华北区域虚拟电厂建设及需求侧响应工作座谈会,建议加快推进华北区域虚拟电厂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工作。
5月15日,据发改委网站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北区域电网第三监管周期两部制输电价格。电价政策的调整,是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新文件通过实现输配电价和“购销价差”的脱钩,明确了输配电价结构,为电力市场建设发展铺平了道路,对推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政策的出台与此前发电侧、电网侧政策相辅相成,共同背景为新能源电力接入比例增加、新能源车使用电力占比占比增加,从而对电网带来的冲击、潜在不可靠性增加。电力需求侧政策的目的也是针对需求侧调度,通过市场化的力量减少电网的不稳定性,增加用电安全性。
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最大负荷同比+1.84%。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2023年电力供需整体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解决需求侧响应、用户侧管理等问题就是解决电力系统性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