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研粉问降准预期,大致聊一下观点。
第一,最核心的,当前经济形势对降准有需求。从过往经验来看,央行历次降准,基本都与我国经济形势有关。比如2022年4月,上海疫情等对国内经济形成明显拖累,制造业 PMI 转为收缩区间;2022年11月,疫情反复,对我国经济形成拖累,后续都进行了降准操作。目前,虽然疫情影响消除,但在出口回落、地产销售下滑、国内消费不振等拖累下,PMI已经连续4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第二,短期有维护流动性的需求。8月初,有报道称监管部门要求2023年专项债需于9月底前发行完毕。而截至7月31日,今年专项债共发行2.36万亿,后续还有1.34万亿待发行。另外,8月15日也有4000亿元MLF到期。
专项债发行叠加MLF到期,对流动性需求会明显增多,降准能够补充部分流动性。
第三,此前相关部门已经有积极表态。7月14日,国新办举办的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明确提到“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而从过往看,重要会议等场合中提及“降准”“适时适度运用降准”后时,通常会在一周到一个月左右发布降准公告与操作。
所以后续降准的概率是比较大的,目前有预期是全面降准25个基点。备注: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2020年以来,已累计进行了7次月300BP左右降准幅度:2020年1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8000亿元;2020年3月,定向降准50-100BP,释放资金5500亿元;2020年4月,定向降准100BP,释放资金4000亿元;2021年7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10000亿元;2021年12月,全面降准50BP,释放资金12000亿元;2022年4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300亿元;2022年12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000亿元;2023年3月,全面降准25BP,释放资金5500亿元。